癔症型人格障碍的调节方法
文章来源:成都成华脑康医院发布日期:2018-01-07
癔症型人格障碍又称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,女性较多见,但实际上未必有很高的比例,这可能与一些作者的性别偏见有关。男性癔症型人格表现亦无不同于女性的特征,但年龄多在25岁以下,并且往往伴有酒精中毒,药物依赖和职业不稳定等病史。一般来说,癔症型人格障碍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、心理的逐渐成熟而症状减轻。但这不能唯它可以不治而愈,因为患者常不能知觉到自己的真正感情是怎样的。癔症型人格障碍的调节方法:
这类人以人格不成熟和情绪不稳定为特征,他们常以自我表演,过分的做作和夸张的行为引人注意;暗示性和依赖性特别强,自我放任,不为他人考虑,表现高度自我中心:极端情绪性,情感变化多端,易激动;对人情感肤浅,这使他们难以与周围保持长久的社会联系;长久渴望得到理解和评价,感到容易受到伤害,高度的幻想性,往往把想象当成现实;不能耐受寂寞,希望生活似演戏一样热闹和不平静;打扮得花枝招展卖弄风骚,甚至调情,诱惑人,但性生活被动,虽有时体验到性乐,却往往是性感缺乏的;言语、举止和行为可能类似儿童,情绪不成熟。这种人与癔症间关系不似既往想象的那样密切,癔症的病前人格为癔症型者仅20%,而非常严重的癔症型人格障碍却可终生不发生癔症。癔症人格亦可为抑郁症、焦虑症等精神病的病前特征。
癔症人格亦常涉及司法精神病学鉴定,这是由于这类人与反社会人格有一定重叠,易于发生违犯社会法纪的行为。
癔症型人格障碍与DSM—III新增加的自恋型和边缘型接近,三型均具有戏剧性,情绪性和反复无常等特征。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是表现癖和夸大:对批评的反应冷淡或愤怒。与人相处缺乏情感交流;唯利是图:化的看待人,或者认为过于理想化或者指控一无是处。自恋性与癔症型非常相似,难以区别,似无另立新类型的必要。
癔症型人格障碍的调节方法:
患者可以经常用下列暗示语来暗示自己。例如:“不要太激动”、“不要自我中心”等等,来暂时控制自己的情绪。也可以运用较长的暗示语来暗示自己,以达到相对稳定的情绪。例如:“自己个性中较大的弱点就是自我中心。在这种心态下,自己的行为就会一切以自我为中心,就会为了引人注目而夸张做作,就会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体谅人家,就会过分追求新鲜刺激而感情多变,使别人无所适从……这样做就会影响自己与同学、老师的来往,自己就会被同学疏远。因此,自己一定要克服这种毛病,自己有决心和能力克服这个毛病。以后自己再也不唯我独尊了,自己会把自己当作班级中的一员,会关心同学,热情地对待同学,再也不耍弄把戏去引人注意了,不再感情用事,也不会为了一味追求新鲜刺激而朝秦暮楚,使他人不得安宁,无所适从……。”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人格缺陷,编制地暗示语暗示自己,坚持经常的暗示,其效果较好。
癔症型人格障碍患者往往都有一定的艺术表演才能,唱说哭笑,演技逼真,而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感染力。难怪有人戏称她们为“伟大的模仿者”、“表演家”。但是,她们这种逼真的演技主要是为了表现自己,引起他人注意,因此,成了癔症型人格障碍的异常人格特征之一。如果患者把自己的这种演技转移到文艺表演中去,使自己原有的潜在能量释放到文艺表演中,那么,这种异常的人格特征就会在文艺表演中得到升华。事实也表明,许多艺术表演都需要一定的夸张成份。许多演员为了使观念能沉浸到剧情之中,都充分运用了自己的表情、语言去打动他们。而癔症型人格障碍患者在这一点上恰恰大有用武之地,他们投身于表演艺术是一种很的调节障碍的方法。
通过劳逸结合法来调节癔症型人格障碍。患者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学习、活动、生活等时间和强度,注意劳逸结合,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,增强对精神刺激的耐受力。同时,要尽量避免外界刺激引起的内心冲突和矛盾,减少烦躁不安,努力克制和克服不稳定的情绪,使自己的情绪保持相对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