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癫痫青少年患者的心理健康(二)
文章来源:成都成华脑康医院发布日期:2017-11-09
< 2> 对疾病之感受:
对疾病之感受方面是指癫痫青少年对疾病的相关感受。癫痫是一烙印疾病,但并不是所有罹病的个人都有烙印感受,而其感受又与个人特质有高度的相关,如个人疾病限制的感受、学校年级等。此研究中癫痫青少年的疾病感受包括无法控制感、质疑是否能、无力感、担心外界眼光。无法控制感于每一年龄层的癫痫青少年都出现如此的疾病感受,是属于对疾病的普遍型反应。
对疾病之心理因应:对疾病之心理因应方面是指癫痫青少年对待疾病的态度,包括:正常化、算了、忽视、刻意淡忘疾病、不愿疾病曝光、自卑等。不愿疾病曝光是癫痫青少年较多的心理态度,表现于研究个案中的青少年早期与青少年中期,而就读专科的个案,则以正常化的态度面对疾病。
之前所述对疾病之感受中,感受较多、疾病认知较差的个案,于此则以算了、刻意淡忘疾病来反映其质疑是否能、无力感与担心外界眼光的感受。另于自卑方面是指个案对于罹病的事实,觉得自卑。研究对象中只有一位个案明显表达出因疾病对个人产生自卑的影响。
< 3> 自我期许:
自我期许方面是指癫痫青少年对于未来心中所期望能实现的事情。大部份的个案都期望癫痫疾患能赶快,而其它依序是课业、与同侪互动、家庭、独立、自由、自我实现、及快乐幸福。
自我期许方面,研究者以三个愿望让孩童表达其心中期盼的事情。此与Pigem's test有相似之处,唯不同的是Pigem's test是以象征性的东西让孩子选择,而于其中客观的发现孩子的想法。三个愿望可以促 进研究者与孩子的沟通,并了解孩子的想法与希望,也可于其中发现此愿望的频率、议题及理由。
研究发现健康是所有青少年的共同愿望,其次是课业与同侪互动、家庭等等。其中也不难发现癫痫青少年的期望以疾病的期盼较大,而对于学校与家庭生活参与的期望也不容忽视。而受到明显生活限制的青少年,则有独立、自由的愿望,心理状况较正向的青少年,则进一步期待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目标。[NextPage]
青少年经历过他人的偏见与拒绝,于心理形成一种预期他人反应的心态,除了青少年亲身经历外,也因大众对癫痫的偏见,影响青少年的心理状况。教育和年龄又是影响癫痫疾病认知的因素,研究指出年轻孩子对于癫痫的疾病认知越趋不足的现象,也因此癫痫孩子更需面对同侪因缺乏疾病认知所产生的负向态度。
对罹病的青少年而言,其正处于一个缺乏正确信息的环境,加上内在心理负面的感受,使他更不容易自环境中受到他人的支持。而无论生活质量如何,大部份青少年于心理上都有预期他人对疾病的负向反应。因其为一烙印疾病,而心理对癫痫疾病的调适,也间接影响青少年的自我肯定。
有较差生活质量的青少年,其也存有疾病造成自卑感受。反观生活质量较好的青少年,则较无负向自我概念的问题。而于本研究个案中,心理状况正向的青少年,仍有每月癫痫发作1~9次的情形,研究者与其访谈时,个案也当场发作2次,但并未出现负向问题。反之,心理状况较负向的青少年,虽与前一个案同为罹病十年以上,且已经一年多未发作,其仍存有自卑的感受。疾病变项于此研究中并不显着。但心理社会的调适,却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。
综合以上癫痫青少年的心理状况方面,包括疾病相关状况之预期、对疾病之感受、对疾病之心理因应、自我期许等,发现青少年有许多负向疾病预期性想法,如担心与他人不同、被孤立、疾病被宣扬、被嘲笑等反应,而对疾病的感受以无法控制感较为普遍,大部份个案也存有不愿疾病曝光的态度,就读专科以上的个案,则能以正常化面对疾病。
至于个案的未来预期,以期望健康为较多,其次是课业、与同侪互动、家庭等。对于疾病感受较负向的癫痫青少年,也明显出现自卑情形。而其心理状况较正向,自我期许较高 。反之,其心理状况呈现较负向的心理态度,且自我期许只期盼快乐、开心。
针对此研究结果发现,于护理临床运用上,护理人员应协助癫痫青少年了解个人之疾病进程与状况,降低其疾病无力感受。于临床上,学校护士与老师应提供学生正确清楚的疾病知识与疾病态度,以维持正向的同侪互动关系,减轻癫痫青少年的负向预期,有助其人格之健全发展。